编者按
为大力推广“新时代春风经验”,持续深化“标兵书记选育工程”,着力构建“标兵引领、示范率带、全面创优”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“雁阵”培育体系,根据《宜宾市“标兵书记选育工程”实施方案》,前期,经党员群众推荐、乡镇党委研究、县区考察公示、市级综合考量,择优确定了第二批村党组织“标兵书记”人选(每县1名、共12名)。2024年12月23日起,“宜宾组工”微信公众号对“标兵书记”典型事迹陆续进行展示,供大家对标学习,敬请关注。
人物名片:
岳观强,优秀农民工,返乡后曾先后担任久庆村文书、主任等职务,2015年起任兴文县古宋镇久庆村党委书记。近年来,岳观强立足久庆村处于县域发展“中心镇”、镇域发展“核心村”的区位优势,创新运用“四融四同”发展模式,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和群众把久庆村从城郊“农村”打造为城乡融合“新村”。2024年,岳观强被评为宜宾市“标兵”书记。
思想共融
民族同心
久庆村与兴文县光明新城相临,位于苗族聚居片中心,辐员面积9.1平方公里,辖10个村民小组1529户5552人,其中少数民族755人,另有外来租户1000余人,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城郊结合部村。
“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郊村,人员结构较为复杂,只有推动村民们在思想上形成统一、相互间了解信任,才能为全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”,岳观强说道。他在担任久庆村党委书记后,首先提出了“思想共融,民族同心”的发展理念,联合周边金凤村、桃子坪村、梧桐村、星火村、冷水桠村等11个苗族聚居村党组织组建功能性联合党委,加强苗族聚居片党的领导;通过联合党委组建“红石榴双语宣讲队”,让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不仅能宣传到户,更要让所有群众听得懂;并争取资金50万元,用于修建苗族同胞“寻根亭”,为苗族同胞寻根祭祖、传承文化提供场所,通过组织开展苗家乌鸡宴、苗家百米长桌宴等体验活动,促进民族共融。在他的带领下,群众像石榴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共同为村的发展出谋划策,为久庆村奠定了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。
主体共融
干群同行
干部群众是推动乡村发展的主体力量,为了实现“主体共融,干群同行”,岳观强在工作中不仅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,同时注重培养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。他注重在苗族群众中培养选拔村组干部、发展党员、推荐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畅通党委政府联系苗族群众渠道,在党员中推行“135”服务机制,即1名党员联系5-10户苗族群众,做好传达党的声音、收集群众需求、红色代办3项工作,每年联系群众办实事5件以上,服务好苗族群众。同时,积极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,在久庆村选拔培养10名社会声望高、群众基础好的苗族族老、中间人、明理人等群众认可的“权威人物”,向上传达民情民意,向下宣传党和国家政策。在他的带领下,久庆村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形成了干群一心、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。
路径共融
全员同力
面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势,岳观强没有盲目跟风,而是根据久庆村实际情况,首先从抓治理强根基上下功夫,确保久庆村在发展路径上干群共融、全员同力。他充分发挥苗族促进会、少数民族纠纷调解委员会、“明白人”作用,畅通干群沟通交流渠道,收集群众意见,梳理排查风险,涉及苗族群众的一般矛盾,由促进会上门调处、解释政策;因民族文化习俗等引发的矛盾纠纷、涉众型矛盾纠纷等,邀请族老或当地名望召开家族会议协助调处,实行“一对一”调解。同时开展德孝主题文化活动,通过评选“苗乡道德模范”“苗乡好婆媳”“苗乡好邻居”“苗乡好儿女”等身边典型、开展“好家风”“好家训”等评选活动,在久庆村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。
发展共融
成果同享
岳观强深知,发展的目的是让久庆村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,因此,他提出了“发展共融,成果共享”的发展目标。他牵头成立兴文县首个村级城乡卫生治理委员会,综合推选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德高望重的村民为委员,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治理,并争取资金实施河堤升级改造工程,完成200米河堤生态景观打造,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城市居住环境;同时,他注重挖掘久庆村文化、餐饮等资源优势,主动融入兴文县久庆古街建设规划,整合现有的“苗乡烤鱼”“苗乡石锅鱼”“苗乡凉面”等特色餐饮品牌,打造“久庆万平米特色餐饮一条街”,用久庆“烟火气”引来城里人到村消费,并采用村集体经济入股、企业提供技术和农户就业及分红的方式,建设小龙虾养殖园200余亩、苗药种植园690亩,让美食与休闲增益叠加,推动久庆村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。
同心山成玉,协力土变金。在岳观强的带领下,久庆村干部群众心中有梦、脚下有力,正大踏步行走在城乡融合、快速发展的和美乡村建设道路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