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为大力推广“新时代春风经验”,持续深化“标兵书记选育工程”,着力构建“标兵引领、示范率带、全面创优”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“雁阵”培育体系,根据《宜宾市“标兵书记选育工程”实施方案》,前期,经党员群众推荐、乡镇党委研究、县区考察公示、市级综合考量,择优确定了第二批村党组织“标兵书记”人选(每县1名、共12名)。2024年12月23日起,“宜宾组工”微信公众号将对“标兵书记”典型事迹陆续进行展示,供大家对标学习,敬请关注。
人物名片:
陈福科,1976年7月出生,200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大专学历,现任“两海”示范区石海镇红鱼村党总支书记、村民委员会主任。任红鱼村党总支书记以来,真抓实干,聚焦农旅融合发展,持续强党建、富产业、育乡风、优环境,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,先后荣获市级标兵书记、优秀共产党员、“两海”示范区先进个人等荣誉。
弃商回村,以钉钉子精神
强党建、抓队伍、育民心

红鱼村属二类村,由原红鱼村和同心村合并而来,距石海景区约5公里、兴文县城19公里,由于合并前两村发展不均衡、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,一段时间以来该村项目建设、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滞后。看着这样的状况,陈福科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他心想,富不能只富自己,要带领大伙儿一道奔上致富路,坚定了信念,他毅然抛开了经营20余年、年收入十万以上的事业,回乡担任红鱼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
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,让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村民增收的经济优势?这是上任伊始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。经过一番苦苦思索,他得出结论:首先是“人”的问题没有解决好。于是,他一上任,就把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紧紧地抓在手上、放在心上。严格执行“三会一课”“四议两公开”等制度,使支部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,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,通过开展谈心谈话,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,开展设岗定责、承诺践诺活动,激发党员、干部工作积极性。立足后备干部储备培育工作,及时发现、吸纳优秀人才,从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4名。以“党建引领促发展”为支撑,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等,同时充分发扬民主,实行村民自治,严格落实《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》,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,密切了干群关系。
发挥作用,以勇往直前的信心
抓产业、谋发展、富民心

班子力量增强了,人的关系理顺了,接下来,就该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了。他积极组织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建言献策,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富、先修路,要从改善本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做起。于是,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,组织村民投工投劳,建成1000平方米柑橘展销中心和冷冻库,修建产业路9.8公里,实施铁索桥改公路桥项目。
“致富道路”打通了,就要因地制宜,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产业。因地理优势,他致力于发展柑橘产业,带领群众找到致富突破口,在这基础上,他前后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到成都、眉山等地学习考察柑橘产业,并邀请柑橘种植专家到村指导柑橘种植。目前已连片种植柑橘5000余亩、蜜柚1000余亩,柑橘年产量超600万斤、年收益超1500万元,蜜柚年产量超100万斤、年收益超300万元,有效带动近300户、1500人就业增收。
红鱼柑橘产业获得成功,群众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,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信心十足,他趁热打铁,充分利用耕地治理、粮经复合种植等机遇,谋划产业布局,现全村养殖生猪1万头,酿酒专用粮种植1000亩,油茶种植500亩,广西南瓜400亩。
真抓实干,以实际行动
干实事、树新风、乐民心
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能严于律己,讲规矩守纪律,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。在乡村治理上,与文明创建活动深度融合,依托红军小学红色记忆馆,讲述金燧烈士革命事迹;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教育活动,全覆盖签订村规民约;通过积分制度,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庭院评比,引导群众共同抓好乡村治理。持续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,建设污水处理站,定期组织清淤,守护一汪碧水。整合志愿者力量,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;积极评选星级卫生户,提升农户自主整治意识;在旅游公路沿线,融合僰苗文化元素,实施风貌改造工程,沿线环境焕然一新。红鱼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、文明示范村。
陈福科同志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,积极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探索红鱼村柑橘发展之路,壮大集体经济收入,为红鱼村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可喜的成绩。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,而是以农旅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向,盘活闲置资源,加强对外招引,推动产业提质增效,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,为红鱼村的发展夯实产业基础。
|